2018年即将过去了。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这一年该如何去形容?

吴晓波先生有一本描述中国近十年经济发展的书,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我想套用一下这个书名来形容一下即将过去的这一年:2018,风大雨大。

“风大雨大”这个词在粤语里,有着特别的含义,不仅仅是指风雨大作,还暗指环境险恶。看过香港电视剧的朋友都应该记得这一句台词:“宜家出面风大雨大,你走得去边啊?”

这一年,中美的贸易争端被川普引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产生激烈的摩擦;

这一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24.59%;

这一年,曾经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一个卖了,一个成了老赖;

这一年,马云淡出,强东出事;

这一年,靠情怀卖手机的老罗终于卖不动了;

这一年,P2P倒了一大批,创业公司也倒了一大批;

这一年,曾经无限风光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在年底裁员;

这一年,金庸和Stan Lee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眼望去,这一年竟然几乎就没什么值得兴奋的消息,连拿下世界杯冠军的法国,也因为汽油涨价爆发了黄马甲运动。整个世界似乎都陷于停滞和风险之中,即便是看起来风光独好的美股,到年底也来了一波暴跌。

面对风雨飘摇的市场环境,媒体们纷纷发声,分析各种指数各种大势,俨然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告诉大家泡沫终将破灭,没有盈利的经济模式无法持续……可惜这些分析都迟到了大半年;

同样面对风雨飘摇的市场环境,自媒体们也纷纷发声,哀叹曾经把猪吹起的风口不再,感怀金主爸爸追着给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继而祭出一篇又一篇关于裁员、失业、断供……的10万+,再收割一波流量。

关于2018,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这个看法估计会让很多人听了很不爽,但没办法,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我觉得所谓的风大雨大,风雨飘摇,所谓的风口结束,无非是曾志伟的那一句台词:“出来行,始终要还的。”

记得我是1997年进的电台。当时的电台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虽然有竞争,但争来争去无非就是省台市台几个频率,广告主要投,来来去去也只能选其中之一,所以当时的生意实在是容易做,传说中的“用麻包袋装现金来投广告”,我们当时可真是见惯不怪。

但是好日子不会永远持续,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手段不断涌现,电台再也不是很多客户必选首选的媒体,要想从广告主里拿预算,一天比一天艰难,电台的经营收入也渐渐进入下降通道。

这个过程,纸媒、电视都同样经历过。当年的辉煌,其实并不是我们做得有多好,水平有多高,仅仅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为数不多的选项而已。一旦选项越来越多,好日子就一去不回头。然而对于过惯了好日子的媒体人来说,转型太痛苦了。

过去十年,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也经历了他们的好日子。

那些年,对于那些习惯了烧投资人钱的创业公司来说,对于那些靠着炒房赚到盆满钵满的老板来说,钱曾经是最不缺的东西;那时候,做个PPT就能拿到风投,不追求盈利才是时髦,一个网红就敢宣称“当代鲁迅”,每个手机公司都说要把苹果吓尿……

一切都背离了常识,而常识则成了嘲笑的对象。好日子过得太多,就会把好日子视作理所当然。

然而,每当人类以为自己征服了经济规律的时候,经济规律就会无情地把人类的自负打破。

这世上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不赚钱却能永远做下去的买卖。

2018年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而言,面临的是一个重大的转型节点。无论是出口导向,还是投资驱动,都逐渐趋于疲弱,跟随战略也因为中国经济的壮大而不再行之有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面对未知,开创自己的道路,找出自己的核心动力。

这个道理,对于企业,对于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创新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只靠勤劳、胆量和规模,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我不想鼓吹焦虑,也不认为每个人都适合从事开创性的工作,但除了做公务员拿着铁饭碗的朋友之外,时刻做好“找下一份工作”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大概是在风雨中存活最可靠的招数。

危机意识,也许是最重要的。

那些“年薪百万忽然被裁房子断供”的经典案例里,主角们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心态。他们对于未来过于乐观,对于企业过于笃定,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才是造成困境最大的原因。

所以,不管你是年薪百万,还是月薪三千,在做好手头上工作的同时,给自己存点救急的钱,学一门被裁员之后也能迅速找到工作,或者起码能混口饭吃的手艺,也许是最能够渡过难关的办法。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拥有超越旁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为企业或者为自己创造足够的价值。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风雨面前,“留够余粮好过冬”的古老智慧,再次被人们记起,“现金为王”、“活下去”成为新的座右铭。

2019,凛冬将至,祝各位家有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