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回顾了广州报刊亭的落寞,其中或多或少都透露出实体书刊市场的现状。
与之休戚与共的还有众多本土书店,如今它们承受着网络时代的冲击,在潮流的变迁中或消失、或革新,总不免令人感觉唏嘘……
民营书店的兴起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路、文德路一带就是广州书店最为集中之处。1953年,政府开始整改个体书店,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营的新华书店是人们唯一的购书渠道。
直到八十年代,个体私营经济逐渐被认可,民营书店的概念才开始出现。1985年,最早的一间民营实体书店宝山书屋在上下九附近的西关民居里诞生,经营旧书旧杂志。这种鲜有的事情吸引了不少媒体报道,也得到了读书人的关注。
此后,彩虹书屋、树人书屋等民营书店先后涌现。彩虹书屋作为第一个连锁民营书店品牌,创办人殷继刚凭借不俗的生意头脑,兼售香烟、文具、工具书,因此在五年内开了七间书店,中大、广工等学府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树人书屋则是广州最早的人文书店,也是早期最著名的民营书店。创办者陈平生通过专营文史学术书生意,将书屋打造成中山大学师生的聚集之地,徐友渔、王岳川、王一川、张颐武等大腕也曾莅临进行学术交流。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元老级的书店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最终殊途同归:
由于扩张过快,资金链供应不畅,彩虹书屋在20世纪末全线结业。1998年,开在广东工业大学旁的彩虹书屋旧址上,学而优东风分店开张;
(遗憾的是,这间分店也已不复存在)
曾开办无数学术沙龙的树人书屋,在2000年结业,如今在原址上有一间新的书店,名叫小古堂;
(小古堂书屋)
2008年,宝山书屋的创办人苏根容先生去世,没过几年,书店难以为继,改为珠宝店。
(书中的颜如玉如今“兑换”成供人佩戴的珠宝)
如果说这些先行者的离去只是传统民营书店试错的案例,那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被迫卷入时代洪流而产生的牺牲者……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2004年至2014年这10年,被称为传统书店的“死亡期”。2011年,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最惨烈的实体书店倒闭潮,全国近五成独立书店关门歇业,广州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
根据当时一份问卷调查发现,1000多位受访者中,超过六成主要购书途径是“网购”,低价、便捷的全新购书方式迅速取代了书店购书模式,实体书店无法维持盈利纷纷倒闭,很多熟悉的名字已经成为历史:
2010年前后,五间三联书店陆续关张,彻底退出广州市场;
2013年,作为很多读书人心中圣地的必得书店,在易主后依然无法止住颓势,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2014年,一度与必得书店齐名的红枫叶书社,由于老板张先生的离世以及行业衰退,画下了历史的句点;
就连遍布各区的新华书店,也在2008至2014短短六年间关停7个分店,网点数从鼎盛时期的40多个骤降至20个左右……
一个个冰冷的事实在诠释:网络时代下,我们的阅读习惯变得高速化、碎片化,实体书的辉煌地位,正被成本更低廉、易于携带和查找的电子书动摇。
而传统书店书籍不齐、上新不及时新等问题也不断被放大,并加速了它们的没落。
求新求变,绝境逆袭
大量实体书店的倒闭,似乎在告诉人们:现在已经无人喜欢逛书店,实体书店已经被抛弃。事实真的如此吗?
穷则思变,在博尔赫斯、学而优、小吉堂等“老字号”坚持传统时,各式各样的主题概念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生活全新的风景线。
(阅读,又不止在阅读)
相比传统书店,主题概念书店的收入更加多元化,这种“书店+”经营方式,标配是与咖啡、文创产品、文化沙龙挂钩,以扭转书籍利润较薄的现状,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
联合书店
诞生于中华书局旧址之上的联合书店,是小编最常光顾的主题书店。
(海量港台书籍)
(特色简餐)
(艺术交流会)
(园艺雕塑展)
里面主打各种港台图书,还提供餐饮、文化展演、美术等不同内容,成功地将阅读包装成一种风尚,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
方所书店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方所书店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将各方游人与文化融汇在同一空间内。
(美学生活尚品区)
(典雅的咖啡区)
(雕塑主题艺术展)
(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
(方所旗下“例外”服装品牌)
(主打艺术、美学、建筑类书籍)
它更像一个集美学、咖啡、每月主题文化展、绿化、服装、书籍于一体的小型展览馆,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开拓眼界。
唐宁书店
主打典雅装修和贴心服务的唐宁书店,在图书领域外增设了亲子活动、电影区、咖啡馆、沙龙等板块。
(亲子绘本活动)
(即将开始的观影分享会)
(手冲咖啡体验学堂)
(张爱玲主题文学讲座)
以读书交流、文创产品、讲座、电影分享、艺术展等方式,提供视听方面不一样的熏陶。
1200 bookshop
作为广州市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1200 bookshop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藏在书店里的深夜食堂)
(专为背包客而设的休息室)
(不时能近距离观赏live show)
书店内不仅设有休息用的房间,沙发、枕头、桌子、书籍、淋浴设施齐全,而且免费提供过夜服务,可以说白天是营业的书店,晚上是供人休息的旅馆。
为往圣继绝学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经历一场从功能单一的购书网点不断扩展内涵的革命。
这背后不光是经营者的求新突破,也是众多不愿广州成为“文化沙漠”的爱书人所推动的结果。
虽然传统书店前路未明,新式书店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但它们共同支撑起广州城市文化的天空,愿这座城市能保留这些鲜活的图腾,让它们不被时代的洪流所带走。
上文提及的书店你去过多少?
对广州的书店你又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