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3年,已经做了郭子兴女婿的朱元璋,被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回乡募集兵员。
与教科书里农民起义领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情形不同,在现实中,农民起义军往往需要千方百计筹集兵马——包括并不那么光彩的“裹挟民众”。
不过朱元璋不需要用这样的下策,他的老家穷得叮当响,不用说什么推翻元朝暴政之类的政治口号,只要跟大家说参加起义军有饭吃,已经足够吸引一大批青壮年了。
朱元璋很顺利地在家乡招募了几百人回到义军基地濠州,这些人大部分是他的老乡,也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开国名将徐达。
回到濠州之后,朱元璋觉得呆不下去了。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因为濠州城里那帮土包子“起义领袖”们全都是没头脑没见识的笨蛋,包括他老丈人郭子兴。
于是,朱元璋决定离开郭子兴和濠州,跑出去自立门户。按理说,之前那几百人是他亲自招募的,也有很多他的老乡,算是他的嫡系部队。他跑出去自立门户,应该可以把这批人带走。
可是朱元璋只是在军队里选了二十四个人带在身边,就清清爽爽地离开了濠州。自此之后,朱元璋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天下的霸主。而这二十四个人,正是他最重要的创业班底,被称为“淮西二十四将”。
朱元璋自幼家贫,读书不多,但对于历史应该多少有些认识。他大概也知道,每一代开国君主在草创阶段,手头上都不会有太多的兵马。但只要有一个有能力的团队同心协力,就能够打开一片天地。
当初汉高祖刘邦在沛县斩白蛇起义,手下的人并不多。但身边的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周勃,后来都是汉朝的开国元勋。
大唐开国之际,秦王李世民并不是法定继位的太子。但他建立的天策府收集了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等名臣,终于把他捧上天子宝座,更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
而在距离朱元璋不太远的年代,成吉思汗曾经被他的义父王汗打得大败而逃,因为跑得太急,与部队失散了,身边只剩下十九个人。他们跑到班朱尼河河边,一起喝河水充饥,并且立誓要祸福与共。后来成吉思汗横扫天下,这十九个人也被称为“班朱尼河派”,是成吉思汗最信任的班底。
朱元璋未必知道每一个典故,但他有最强烈的直觉,直觉告诉他人数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质量。只要身边这二十四个人每一个都是有能力,能够独当一面的人,那么从二十四变成二十四万,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直觉很准确,创业的团队,贵精不贵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