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很多关键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有时并不是那些权倾天下的大人物,而是一些平时不起眼的小人物。
在明朝靖难之役发生之前,建文帝曾经安排三位官员对付朱棣,分别是张昺、谢贵和张信。
其中,张信就成为了历史转折点的一位关键人物。
张信接到朝廷的密旨,叫他和张昺、谢贵一起对付朱棣。张信犹豫不定,不知道应该听从朝廷的命令,还是押注到燕王朱棣身上。
这个时候,据说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他决定回家咨询他娘亲!
虽然我们经常说,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下,但事实上在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时刻,女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当一个女人从女儿、妻子、媳妇变成了老妈和婆婆之后,她的地位就得到迅速的提高,她的决定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孝道,虽然有一部分政治上的因素,但一来父母子女的感情出自于天性,二来在变化比较缓慢的古代社会,经验往往比新知识更重要,在紧要关头回家问问老妈的意见,也是符合常理和孝道的原则的。
话说张信回到家中,一脸天愁地苦的样子,瞎子都看出他满怀心事,他娘亲当然也看出来了,就问他什么一回事?
张信左右为难之际,见娘亲问起,觉得咨询一下老妈的意见也很符合孝子的原则,况且娘情年纪大经验多,应该可以指点一下迷津的。于是就把自己收到朝廷密诏,要他对付燕王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张信的娘亲一听吓了一跳,想了一会,就对儿子说:“朝廷派你来北平出任官职,是正大光明的事。要你密谋对付燕王,那是见不得光的阴谋之事,做不得啊!你父亲生前曾经说过,王气在燕,如果你对燕王不利,会为家族带来灭族之灾啊!”
张信听了娘亲这一番话,决定押注在朱棣身上,马上去燕王府求见朱棣,通风报信。
张信娘亲这一番话,在史书上有记载,似乎确有其事。如果是真的,那么不但这位老夫人见识过人,而且张信他爸一早看出王气在燕王身上,那更是有了不起的预测能力。
但实际上从常理推断,这一番话恐怕是事后张信为了讨好朱棣,又或者是史书为了帮张信背叛朝廷协助朱棣找个好的理由,这才编出来的。姑且不论老夫人有没有如此见识,张信的父亲不过是个普通的武官,又不是什么风水先生,怎么可能会一早就说到王气在哪里这种事?
那么张信两母子为什么最后会决定帮助朱棣呢?我觉得这可能是张信在北平一段时间之后,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作出的判断。
朱棣战功卓著,在北方藩王之中首屈一指,声名在外,张信对他的能力当然有一定的认识。而这段时间朱棣在装病,而张信接到朝廷对付他的密诏,说明朱棣的病是假的,如此老谋深算的人,岂会束手就擒?
这也就意味着张信如果遵从朝廷的旨意,那就意味着要在朱棣的地头和他硬碰硬。正所谓猛虎不及地头蛇,他们几个虽然有圣旨在手,又有一定的兵权,但朱棣究竟掌握着多少实力,实在不得而知。敌暗我明,这一仗把握不高。
所以与其说张信在考虑押注在朱棣头上还是建文帝头上,倒不如说他考虑的是眼前自己的生死安危。朱棣和建文帝争皇帝位,这一仗可能胜算并不十分大;但要在北平自己的藩国对付自己几个毫无根基的外派大臣,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事。万一走漏了风声,朱棣做不做得了皇帝不知道,但自己肯定要率先完蛋的。所以张信决定干脆自己来做走漏风声那一个算了。事实上除了他,确实还有另一个人叫李友直的,也向朱棣通风报信,不过那个人的级别没他高,重要性没他大而已。
况且我相信以张信的观察力,也应该察觉到朱棣为起兵做的准备,判断出朱棣起码是有一定胜算的。
所以,张信决定找朱棣通风报信,所谓母亲说王气在燕,那恐怕只是事后的鬼扯而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