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井,原位于大通寺(已湮没)内。大通寺在南汉时期称宝光寺,座落于花地口的珠江岸边,始建于南汉大宝元年(958),达岸禅师开山,由南汉后主出资兴建,属兴王府七寺之一。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在天王殿前的天阶上开凿了一口深井,原称”龙霞井”,后在北宋时期改称为”烟雨井”。而大通烟雨井就是白鹅潭商业中心地块内的历史文化34处文物之一,想到它的身世,我们殊为感慨。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刘鋹

之所以感慨,是因为作为在宋、元、清三代皆以“大通烟雨”入选羊城八景的大通烟雨井,提到这段威水史,还要从此井背后的怪诞传闻讲起。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所谓“大通”,因井位处大通寺中。大通寺始建于南汉,原名“宝光寺”,宋代改名“大通慈应禅院”,俗称“大通寺”。所谓“烟雨”,相传是因每逢风雨将至,井内就会云烟翻滚,蔚为奇观,但云烟始终在井内,没有冒出井口。光绪五年《广州府志》就有记载:“烟雨井在会城东南大通滘古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关于它的怪诞传闻有三宗。一宗说的是,有个担水工到井边打水,不慎将担挑跌落井中。担水工亦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一条担挑,非值钱之物。几天之后,此人坐船行经白鹅潭,见一担挑漂浮水面,骤觉熟眼。拾来细看,上有自己的名字铭刻,竟正是当日于井边掉落那条,方知井底通珠江。一宗说的是,时人在井处发现一个神奇现象:天朗之时,从井口下望,可见珠江帆影;夜间,贴耳井边,得闻珠江来往舟楫上的歌声和叫卖声。故从前有支歌仔如是唱:“担挑井下流,鹅潭水上收。阳光照帆影,井口听船游。”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白鹅潭

至于第三宗就更显违反物理学原理啦,说的是井里烟雾救人的事。据讲,清代康熙年间,花地有个贫穷农妇,因丈夫有病而借“贵利”为夫医病。年近岁晚,农妇想觅地避债,欲藏身至年初一。因旧俗过年那几日债主会暂停追债,借债人便可有喘息之机。妇人来到大通寺,债主追到,见走投无路,她便跳井寻死。谁知,突然井中云烟上冲,顿时将落井农妇托出。妇人执回一命,而债主见此,以为自己触怒神灵,不顾追债,掉头便走。从此之后,井中云烟不再拘束于井内,时常漫出井口,令四大天王殿前一片尽是云烟缭绕,似是仙境的云霞之象,这又是一奇。是故,时大通井又被叫做“龙霞井”。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种种神幻的传言,令皇帝亦为之神往。当年大通寺附近渡口有座石牌坊,上刻“大通烟雨”四字,传闻就是乾隆皇游江南时,曾慕名到来,乘兴题写的。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

无奈花无百日红,历史上几废几兴的大通寺,在日军占领广州期间,因日本侵略军更在此驻防设卡,置仓屯粮,被践踏破坏,历千年的古迹,由此荒废殆尽。1953年,这处又辟为工厂(原广州市农产品加工厂,后为广州果子食品厂),1958年“大通烟雨”牌坊被拆除。后来,因工厂扩建晒场和职工运动场,连仅余的两样古迹破旧六角亭和淤塞的大通烟雨井亦被拆除填平,留落老榕两株。

粤岭讲故事||连芳村人都不知道的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