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的地方,就有江湖。
广州,是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以大学城、五山片区为中心,广州的83所大学呈星状分布。
对于广州高校来说,外校有时是相亲相爱的兄弟,有时又是相爱相杀的宿敌。但更多时候,他们还是保持着一种“调戏与被调戏”、“调侃与被调侃”的关系。
在“一方有难,八方调侃”下,广州高校圈内流传着许多妙趣横生的段子。不管是江湖绰号,还是学生们的衣食住行,都能被机智的段子手们润色一番,成为我们最难忘的大学回忆。
混江湖,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是不行的。
为了给自己的母校安上一个威震八方的别名,各高校的学子通常都会煞费苦心。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起名方式,就是依照实用主义行事,采用“学校地名+功能定位”的万能句式为自己取名。
好比方说广医,就有名叫“东风西路急救中心”;还有兄弟广中医,是名声响亮的“三元里中医职业技术学院”。
暨大名字更详细,邮寄地址不用记。逢人报上江湖号,百度地图可丢掉。
请记住“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侨务接待站”和“明湖楼海鲜酒家”这两个别名,下次别再问我快递要寄去哪里。
进化版的别名会从“买家评价”出发,实事求是,注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绝不像XX药酒一样做虚假宣传。全国闻名的“滑湿大学”,凭着短短两个字,客观全面地概括出华师人“上课要撑船,内裤无处安”的心酸。
华南师范大学,又名叫华南吃饭大学,简称滑湿,别称华南师太,雨季称华南水上乐园,文青叫华师威尼斯一般大学。当然,你们也可以叫它华南迟放大学,开学早放学晚,可谓全国性价比最高的高等学院,没有之一。
同样的取名方法也应用在了广大身上,只是不同的是,广大的别称一听上去就让人心驰神往。
广州大学,大学城内大名鼎鼎的“小谷围空调凉快大学”,当年隔壁广工学子还在抱着冬瓜降暑热时,我们就在19°的冷宫中,悠然吃西瓜。
严谨一点可以学习广财,将校内生源构成、毕业生就业方向完美组合起来,得出“潮汕淘宝学院”一名。
广东财经大学,原名广东商学院,简称“粤经”,你们还可以叫我们做“潮汕淘宝学院”,从怂恿消费者购买、到怂恿供货商入瓮、再到忽悠消费者给出好评,我们打造一条龙教学,提供国内最会说潮语的电商人才。
潮汕大学:喵喵喵???
高级版的别名除了展现校内实际情况之外,还会上升到精神层面,给予学子非一般的在校体验。如中山大学就是基于实际情况,从西方魔幻文学中寻找灵感,取“逸仙魔法学院”一名,既洋溢着巴啦啦小魔仙的谜之气息,又尽显省内老大的皇家典范。
“逸仙魔法学院”的别名源于中大毕业典礼中,老教授手持魔杖的入场仪式。
然而,无论如何煞费苦心,为亲爱的母校取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昵称,也比不过江湖霸主们的强行封号。
去年,有网友就发现省内老大哥中大居然被称作了“双鸭山大学”。在《惊心动魄的17天——独自探秘印占中国藏南地区纪实》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于是中大学子紧跟潮流,连忙将自己的院系名称一并修改:“你好!我是双鸭山大学卖底裤学院(Medical College)毕业的。”
沸沸扬扬一段时间后,自称该书作者的“云湖浪子YZ25T”出面澄清,称自己并非广东省内人,而“双鸭山大学”是圈里流传五年之久的一个梗。
当年“云湖浪子YZ25T”来广州,途径“中大”地铁站时,因地铁报站音听着像“双鸭山大学”,他就在校内发照片说:“原来中山大学的英文是……双鸭山大学。”
后来,作者到藏南地区达旺一所学校参观,校长让其发表几句话,由于伪造身份,他就编了“双鸭山大学”的身世。
“双鸭山大学”的威名也就这样被记载入册。
和中大一样,华师也有相似的惨痛遭遇。好好的华南师范大学(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就成了众人口中的“南中国一般大学”。
国内师范大学的英文译名一般是“XX Normal University”,这里的Normal不是英文,而是取自法语Normale(意即“师范的”)。
想起之前本校老外说过的一个笑话,他回国和朋友说起自己在“XX Normal University”做外教,朋友们笑话他说:“难道除了这个学校之外,中国就没有正常的学校吗?”
一旦遇上这种坑自己的英文名字,再四面威风的学校形象也会一瞬崩塌。
绰号,通常只用于调侃别家学校。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们更愿意将矛头对准自家学校,而他们调侃的内容无外乎以下三点:
关于吃,华农的学生最有“卖惨权”。作为华农的学子,他们坐拥着广州高校圈内最好的食材,但绝大多数只会供应给特殊专业的学生食用。
华农动科学院有一门养猪学,上完课后,学生还会把猪剖了带回宿舍吃!我的朋友还因此一直强调自己学的是“母猪产后护理专业”,但是被问到母猪到底有几个乳头的时候,他总是欲言又止…
一般华农学子只能享用饭堂阿姨们的黑暗料理。
继上个月华农推出加强版的番茄炒蛋后,最近再出神作!来自华农稻香园的菜式——番茄蒸蛋(重点是,番茄里面还有肉)!
我大华农的厨师真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不想做设计的食堂大厨不是好公关”,事实证明,擅长解构主义的食堂大厨不光会炒菜,还能炒红学校。
PG 观看指引
以下图片部分内容
可能令人情绪不安
敬请各位留意
或许是华农“以蛋为材”启发了各大高校,继华农后,许多高校也开始拿蛋来做文章,最经典的莫过于暨大在中秋佳节推出的名菜——月饼蒸蛋。
但在大广财眼里,这些都是不入流之辈。
什么为之“色香味俱全”?就是要通过极具张力的色彩搭配,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化腐朽为神奇,化面包为烧鸡。令人望梅止渴,从精神上就能得到满足。
是时候祭上我们大广财的神作——鸡爪面包了。
饭堂料理奇葩至此,难怪广药老师要专门在实验课上,教大家做上一道广东烤鸭了。
奇葩料理不常见,奇葩宿友天天有。说到“住”的问题,相信华师的同学能拉着你哭上七天七夜,皆因他们有个闹腾邻居。
比起钻墙打洞全年装修的邻居,更招人烦的是不分昼夜唱歌练声的邻校朋友。
但这在华师人眼中,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炫耀。“有3D环绕立体声还不知足吗?要不要来我们石牌校区睡一觉试试?”
华师石牌校区的宿舍,摩天大楼下的贫民窟,给你百分百80年代复古体验,在集厕所、冲凉房、洗衣间三合一的多功能冬冷夏凉卫生间里,培养“古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坚毅品质。
唯一能与华师石牌校区握手言和的,也就只有仲恺北区的古董阳台,
以及广大曾经的双人厕所了。
除了住宿条件差,出行也是华师的一件头等难事。
一到4月雨季,石牌校区就会惊现闻名全市的“五级瀑布”。而此时,校方就会为人性化地为你“备好救生艇”,好让你能准时到来。
难兄难弟“暨大·威尼斯”,同样是雨季观光的好去处。除了校门的大片湖景之外,暨大还为学子们随货附赠VR非虚拟现实体验黄河景观。全心全意,为广东水乡旅游产业“出景出力”。
没有淌过威尼斯的不是暨大人,正如没有走过中二路不是中大人。
多年后我们回首过往,或许也会感叹道当年暨大门前的湖景,全是填志愿时脑子里面进的水。但只要想起那些与基友蹲双人厕、吃番茄蛋的时光,就会感觉啼笑皆非。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广州高校圈内,还流传着许多为人熟知的梗。
像是言承旭粉丝组成的“言承旭港湾”曾在中大设立“言承旭奖学金”,以言承旭个人的名义,向中山大学捐赠10.8万元人民币。
受捐助者必须为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全日制本科生,而且还要符合“体健貌端、五官清秀,生活作风踏实”的要求,申请奖学金得写一封汇报其学习、校园生活情况的信给言承旭。
而CP华工则有“华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的校园美谈。
据说进入冬天后,华工五山校区三湖鱼塘湖水转氧能力不足,经常导致塘鱼缺氧而死。所以华工聘请了捕捞队进行捕捞,经饭堂加工后免费提供给师生食用。
这一出“授人以鱼”,招来了不少高校羡慕嫉妒恨。但华工的师生一致表示,比起三湖的鱼,他们比较想把华农的牛给吃了。
还有华师与华附的恩怨情仇:
进入华师门的人,都会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眼中的班主任。但看似威风的华师生,却会在隔壁一群高中生面前败下阵。
相传,华附里面流传着一句话:“今天不努力,明天到隔壁”,而华师的教授也会对学生耳提面命:“今天加把劲,明天教隔壁”。
传说中的华工78级彩电三剑客、广外刘涛等前辈轶事:
华工无线电78级,被评为中国“超级班级”之一,因为它培养出了三位影响中国彩电业的企业家:陈伟荣、黄宏生、李东升。三人曾分别为康佳、创维、TCL顶头大佬。
以及各大学校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传说中大学城是个圆,男生最多的广工在8点钟方向,女生最多的广外在2点钟方向,互为最远。
华南理工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答:到校门口坐381到中大站下车即达。
华工女校长和中大副校长是夫妻。
暨大110岁生日的时候,华师给暨大真情表白:“君在路南,我在路北”。
传闻在媒体圈内,XX日报的媒体偏爱华工,XX都市报的媒体偏爱中大。所以经常出现“XX某都市报”记者会在报纸上“不点名”批评某校,而格式通常如下:“华南某理工大学 又传……”
曾有传言华工曾经想合并南方医科大和华农,改名为“华南工农兵大学”,但许多人更喜欢“华南农民工大学”的称号。
无论是本校,还是外校,只要是广州高校圈里发生的故事,都会成为和兄弟姐妹们茶余饭后伴着盐焗花生谈笑的段子。
这也成为了我们大学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当大学城里的中二路变身为静宁街,当小贝岗的喧嚣已不复从前,我们终于可以唱出那句“吹过的牛皮也会随南五路一笑了之” ,但却再也找不到一同唱这歌的那些人。
当暨大的威尼斯风景不再,当南方医科大的男女混宿渐成历史,我们终于体会到仲校曾说的那句“宿舍到饭堂短短一条路,烈日炎炎你根本就不想走,可是一不留神就走了四年”,但却再也找不到一同走到饭堂的那些人。
在与青春挥手作别后,我们或许会辗转在各大招聘会和城中村里茫然无措,或许会在中年危机和脱发焦虑中感觉到时光蹉跎。但当某些段子一出现,我们就依然是那个满嘴胡话、满脑理想的青葱少年。
【讲一“广】
有哪些你们学校才懂的梗?
*以上内容仅供娱乐,请勿对号入座
*文中资料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或亲历者口述,版权属于作者
本期撰文
二德
我们大学的标志性梗:“同学,请走天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