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都知道广州别称羊城,盖因相传远在周夷王时曾有五位衣各一色的仙人骑着口衔稻穗的五头色彩各异的仙羊驾着祥云飞临广州,把一茎六出的稻穗赐与勤劳的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据说当年仙人降临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惠福西路的坡山上,于是感恩的广州人建祠祀之。因有此传说,广州除别称羊城外,还叫羊石、穗城。

历史上纪念五仙的建筑曾屡建屡废,屡废屡建,其址也不在现在的地方。南汉唐时,府尹曾建起一祭祀五仙的“谷神祠”。到北宋时,在今广仁路上,时称“十贤坊”的地方曾有祀奉五仙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间则迁至西湖路附近的玉液池畔,即今称之为“药洲”的地方,并改称“奉真观”。南宋末年这观又再次迁至今天的广仁路上。想不到仙人也曾遭多次拆迁,居无定所,真令人唏嘘。直至明朝洪武十年才由时任布政使的赵嗣坚将之迁至现在的地方——坡山,并“增其旧制”,广而大之。

驻粤八旗助修五仙观 || 朱广

 

再到明成化五年和清雍正元年也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重修。隔了三十余年,这五仙观为“风雨之所摧剥,渐致楹桷倾欹,丹漆失色”,清同治 11 年(1872)年,两广总督瑞麟、广州将军长善等念及自己作为“守土之官,敬神勤民,分所当为,省会名刹,旗民一体均所托庇,俾岭海军民同享利乐。若任其敝坏,是用弗安”,因而发起重修。这五仙观因在驻粤八旗之旗境之内,且恰恰又在满洲属地段范围,因而满洲八旗官兵踊跃捐款襄助,各旗捐银皆达三百多两,其具体数目如下所列:

镶黄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七十二两二钱

正白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七十三两零一分

镶白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九十四两四钱九分

正蓝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八十一两五钱六分

正黄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七十七两六钱四分

正红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七十六两九钱一分

镶红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七十九两二钱四分

镶蓝旗满洲官兵等 工金         三百六十八两二钱七分

镶白旗满洲加捐     工金         二十五两

镶白旗满洲乡祠     工金         十五两

此外以个人名义捐的还有:甲兵尚群、领催色郎阿各捐工金五大圆;领催吉景、升平、扎布善、景致、慕讷图、富克精阿、萨里翰、吉安、连升、昆元以及镶红旗坤吉、镶白旗春源、正白旗春林等多位满洲人士皆捐工金二大圆。甚至还有夭折了的名叫炎林的镶红旗花仔也由家人代为捐工金二大圆。

 

驻粤八旗助修五仙观 || 朱广

 

其中捐款最多的当数镶白旗满洲官兵了,他们捐了一次又次。用今天评比的方式来进行评比,这镶白旗满洲官兵当属“捐款先进集体”了。而“捐款积极分子”则非两广总督瑞麟莫属了,他一个人就捐了大银一百两。领导带了头,其手下的各级满汉官员,副都统、协领、防御、骁骑校如黄国政、黄国鼎、王镇纲、王汝梅、刘绍基、章镇廷、倪凤瑞等当然也得多多少少捐些了。

由于工程浩大,是次工程虽然“幸官绅士民踊跃欣助”,然所费甚巨,因此所捐之数“不足”,还得“在满洲八旗官军薪俸补之。”可见在重修的过程中,是得到满洲八旗官兵的鼎力支持的,为此五仙观还立碑鸣谢!到五仙观参观的游客如果细心一点即可发现此碑。至于满洲八旗官兵是主动捐输还是被赞助,因年代久远则不得而知了。

这五仙观在满 洲镶白旗驻防境内,其重修,满洲八旗官兵为之出一份力当属义不容辞     也。不管怎么说满洲八旗为五仙观的重修是添了砖加了瓦的。相对于满洲八旗,同是驻粤八旗的汉军八旗对五仙观此次重修,看来是颇乏热情,除当官的几个协领、防御、骁骑校什么的,未见其他官兵出过半个子儿。大概这五仙观不在汉军境内,于是汉军八旗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其实,在乾隆二十四年这五仙观重修之时,汉军八旗也是曾经出过力的,不过那时亦仅有佐领、骁骑校数人每人仅出二、三钱工金而已。较之于满洲官兵的慷慨解囊,汉军八旗实在逊色。由此可见对于文物的保护,汉军八旗的积极性远不如满洲八旗。

在道光、嘉庆等年代这五仙观也曾修缮过,满洲人士也曾出资捐物,在五仙观的藏碑中皆有反映。

驻粤八旗助修五仙观 || 朱广

 

同治年重修后的五仙观,在其门头上镶嵌了正蓝旗满洲人,当年的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题写的“五仙古观”大石额,此石额字体浑厚,足壮观瞻。看来,凡大工程请领导题字此乃古已有之,非当代所特有。这重修五仙观之举,当是这两广总督大人的“政绩工程”了。此门额之下原来还有石刻门联一副,不过今已不见。但游人可在观内寻得,此联做工精美,联头有寓意吉祥的蝙蝠浮雕,四边饰以竹节。但遗憾的是其下联已残缺,少了三个字。正因为欲弥补这一缺憾,近年重修之时,五仙观发起征集活动,一时引来不少墨客骚人为之续貂。此联原文曰:“羊去石存遗踪宛在,瑞□□□垂荫有年”。至于出自谁人手笔,为何而撰?游人一眼便可见其署名,乃长善,此公为广州将军,满洲正红旗人士,据说撰此联纯粹是为了讨好瑞麟。但笔者以为此实属臆测。不过,或许的确如此也是不足为奇的。

至于此联为何残破则另有故事。据一位名曰谷夏的老先生介绍,“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和民众,将这石匾和石刻对联一起推倒在地以此为快,并将下联打碎,以泄革命者堆积在心头多时的对满清的怨气。而这对联也成为辛亥革命行动的历史见证物。”不过,此联石顽而不能尽碎,因而得以幸存头尾,然亦因此而深埋匿迹多年,直至近年重修才被考古发现而获重见天日。

现在的五仙观得到政府的重视,投入鉅资重修,又得到广大市民的呵护,古观得到极好的保护,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一博物馆,发挥传播岭南文化的作用,还被定性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重修之意义自是前代所不可比拟。笔者行文至此,突发诗兴,谨以数言结束斯文:

古观焕新辉,岭南日奇伟,五仙再光临,当赞羊城威!

 (选自朱广著《铁岭集:驻粤八旗史话》)
驻粤八旗助修五仙观 || 朱广
驻粤八旗助修五仙观 || 朱广

长按二维码 识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