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电影传入广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广州有了首家电影院。

1924年广州出现了第一个摄影棚,拍摄了《孙中山先生北上》等新闻纪录片。此后广州电影制作业没有发展,但电影放映业却相当繁荣。从20年代到40年代,有过60多家电影院,其中有部分是海外华侨建的。他们在广州下九路建成了中山戏院,在永汉北路(今北京路)建成了中国戏院,在中山七路建成了中兴戏院(后来的中华电影院),在中山四路建成了东乐戏院,在西堤建成了西堤戏院,在中华中路(今解放中路)建成了大德戏院(亦有资料称为华民戏院,今解放电影院前身)。据统计,建国前夕,广州尚有22家电影院。

广州又是中国较早传入话剧的地区之一。20世纪初话剧活动十分活跃。振天声白话剧社是广州第一个话剧团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过一批以新文艺工作者、青年学生、青年军人为主的话剧社,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救亡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⑴大戏院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广州指南》记载当年戏院状况:

“广州市戏院,均演粤剧;演北剧者,唯大新公司天台上之游艺场有之。院中座位,有包厢,对号位,及头二一等之分,票价六角至二元不等。若遇名伶奏技,或演戏筹款,则稍有增加。日场自正午十二时起,至下午七时止;夜场除星期六晚及国家庆典准演通宵外,平时只演至夜十二时止,以免防碍市民休息。”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城内大新

 

书中表列当时广州五间著名戏院,其中太平戏院(在丰宁路西瓜园即今人民中路广州日报社一带)和海珠戏院(即今海珠大戏院,在长堤大马路)在今越秀地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占领广州前夕,广州市有海珠、太平、乐善、民乐、宝华、河南、南关7家戏院,连同4个天台戏场,共11个演出场所。
日军占领广州后,市民生活艰辛,娱乐业衰败。河南戏院倾圮荒废,南关戏院因捐税过重被迫停业。能勉强维持演出的海珠等三两家戏院也只能演演停停。粤剧艺人迫于生计,只好在城隍庙(今中山四路北侧)旁边的荒地上和河南洪德路海天四望(街名)的空地上用布帐搭台演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戏院多数恢复演出经营,并新建了天星戏院(太平沙原天星电影院改建)、东乐戏院(原民乐戏院改建)、警乐戏院(现广州起义路)、大光明戏院(现滨江西路)、金殿戏院(第十甫)、云香戏院(东华东路)、同福戏院(同福中路)、工娱戏院(南华中路)等,演出一度繁荣。广州市老戏院之一的南关戏院,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为乐斯电影院(今南关电影院),不久后因受内战影响,戏院经营又全面衰落,处于半停业、停业甚至倒闭状态。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建国前夕,广州存演出场所13家,即海珠、乐善、太平、天星、东乐、同福、金殿和以布帐搭建的工娱、民乐、云香、芳村、大光明以及先施公司的天台剧场。还有演话剧的基督教青年会剧场等非专业剧场。

建国后,所有剧场、戏院等演出场所陆续归入政府文化部门统属之下。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⑵电影院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电影于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传入广州。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一华裔美国商人在惠爱大街(今中山五路原新华宽银幕电影院旁)开办了广州首家电影院,取名通灵台影院。此后,出现过60家公映场所,多集中于闹市区。初期是默片。1926年首映广州自产故事片《爱河潮》,1929年9月首映彩色影片《天涯浪子》,1930年4月首映片上录音的有声影片《红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广州指南》记载当时电影院状况:

“年来电影事业,日趋改良.本市各电影院亦巳多数改影声片。院中座位,有头、二、三等之分,票价自二毫至一元二元不等。若遇名片,则价稍昂。每日放影二场:头场由正午十二时起,至下午二时止;二场由下午二时起,至四时止。夜亦放影两场:头场由夜间七时起至九时止;二场由九时起至十一时止。”

并列出当时广州共19个电影院之名称、地址,其中在今越秀地区的有11个,如下表(备注栏为笔者所加):

 

名称

地址

备注(地址今名)

中国影画院

永汉北路

北京路北段

明珠影戏院

长堤

长堤大马路今羊城电影院前身

民乐影戏院

惠爱中路

中山五路

永汉戏院

永汉路

北京路

明星影画院

惠爱中路

中山五路

南关影画院

永汉南路

北京路南段

大德戏院

中华南路

解放南路

天星影画院

太平沙

太平沙

华民戏院

中华南路

解放南路

先施天台

长堤

长堤大马路

新华影画院

惠爱中路

中山五路原新华宽银幕电影院前身

 

当代《广州市志·文化志》有《清末至1938年广州市电影公映单位一览表》,列出电影公映单位共50个,其中在今越秀地区26个,如下表。

 

单位名称

创建时间

地址·备注

丕崇书院

清末光宣年间

大新路石室教堂内(即今一德东路圣心堂)

镜花台影院

清末光宣年间

城隍庙(今中山四路忠祐大街)

通灵台影院

1908年

清风桥(今中山五路原新华影院附近)

振兴影院

1913~1917年

长堤

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

1917年

长堤

豫章书院

20世纪10年代

长堤

洞天酒家

20世纪10年代

长堤

一景酒家

20世纪10年代

长堤

明珠影院

1921年

长堤。1937年改名羊城影院。

香江影院

1922年

永汉路财厅前

惠爱路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

1924年

惠爱路(今中山五路)

南关戏院

1924年

永汉南路

基督教青年会

1925年

长堤

基督教女青年会

1925年

西瓜园(今人民中路)

中央影院

1925年

北京路财厅前。1929年改名中国影院。

国民影院

1926年

双门底(今北京路)

明星影院

1926年

惠爱路(今中山五路)。1936年改名新星影院,

永汉影院

1927年

永汉路

民乐影院

1927年

中山路

华民影院

1928年

中华路(今解放路)

中华影院

1929年

西濠二马路

东山影院

1930年

东山庙前街

一乐影院

1930年

越秀中路

天星影院

1930年

永汉南路(今北京南路)太平沙

大德影院

1931年

中华南路(今解放南路)

新华影院

1933年

惠爱路(今中山五路)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日伪时期,原羊城、永汉、新星、天星、大德、新华、民乐等影院及大东亚天台游乐场(原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仍放映电影。此外新开了五间电影院,但都不在今越秀地区,不述。民国三十四年(1945)6月26日,全市影剧院全部停业,都在门口挂上“捐税过重,无力负担,迫得停业”的大字木牌。

内战时期,羊城、中国、乐斯、永汉、新星、中华、大德、新华、广州、基督青年会仍放映电影(其中乐斯影院是1947年由南关戏院改的专业电影院),此外新开了六间电影院,其中四间在今越秀地区,见下表。

名称

创建时间

地址

大华影院

1946年

教育路

国泰影院

1948年

惠福西路

丽声戏院

1949年

海珠中路

温拿影院

1948年

长堤(后改称长堤电影院)

 

1949年10月建国前夕,广州有放映电影的单位27个。其中在今越秀地区的有13个,比较著名的有新华、大华(今南方剧院)、乐斯(今南关电影院)、永汉、新星、温拿、长堤(今羊城)、大德(今解放电影院)和中国(在财厅前)等电影院。放映影片以外国影片为主。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⑶游乐场·谜坛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
 

20年代后期,兴起了百货公司天台游乐场。西堤大新公司(南方大厦前身)、惠爱路大新公司分店(今新大新公司址)、长堤先施公司(今华厦公司址)和十八甫的安华公司4个天台游乐场均设有大戏场,上演粤剧、京剧和新派剧(早期话剧)。当时广州著名的粤剧全女班如谭兰卿的大观剧社、梁少屏的群芳艳影女剧团等,就曾被天台戏场长期雇请演出。惠爱路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设有全市独一无二的京剧戏台,上海著名京剧演员袁香云、袁汉云等曾在此长期献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广州指南》记载:

     “游艺场惟各大公司天台上有之。中分粤剧、电影、幻术等,亦有兼演京剧歌舞者。日场自十二时至四时,夜场自八时至十二时。其座位有对号位及普通位二种,券价自二角至四五角不等。”并列出当时广州四间游艺场(即上列四间)。

      当年不少人喜欢猜谜,故长堤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首先开设谜坛助庆。所猜之谜以古典诗文为主,通俗的甚少。后来大新公司游乐场也设谜坛,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此外,还有东山精武体育会水上游艺场,但那是水上运动场,跟演戏放电影的游艺场不是同一性质。

陈济棠时代的广州娱乐业 || 冯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