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长黎子流仙逝,令许多人扼腕长叹。偶尔翻检当年采访老市长的笔记,音容犹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市长不分贵贱,无论亲疏的待友之道。

1991年,黎子流调任广州市长,刚好,这一年我从企业调动到广州市侨办广州华声杂志社当记者。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面临严峻的局面,此时,一个农民出身,学历不高的领导干部出任广州市长引起方方面面的议论,当中更有人大代表,某女作家公开质疑黎子流的能力,一些好事的市民还冠以“卜佬市长(农民市长)”的调侃。自然,海外乡亲也频频打听黎子流的能耐。《广州华声》是一份向海外发行的侨刊,我觉得应该利用我们的平台让这位广州市新的当家人袒露心声,让海外侨胞了解新市长的抱负。1992年一天晚上的一次侨界活动,我的一位女同事在会场向黎市长提出了采访要求,黎市长回答,会后再联系。当时,我们都以为这是领导的客气话,也就不放在心上。想不到,晚上10点多钟,黎市长按照名片的电话直接联系我的同事,一是致歉,说明当时会场比较热闹,不适应采访,二是提供秘书的电话,请我们与秘书联系安排时间。我的同事也是入行不久,平时在单位,除了处室领导外,与办领导根本说不上话,亲自接到市长的电话兴奋不已。可惜,我们采访黎市长的要求被杂志社领导搁置了。及后,虽然许多侨界场合遇到黎市长,也和其他媒体集体采访他,但终究没有单独采访的机会。不过,黎子流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左)与本文作者合照

2003年,广州市侨办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拍摄《广州不会忘记——广州荣誉市民的故事》电视专题片,作为该片主创人员,2003年10月16日下午,我在黎市长的寓所就广州荣誉市民的话题采访了他,也圆了十年前独家采访黎市长的心愿。此时,老市长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为了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的会务四处奔波,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前一天乘车六个多小时从南雄赶回来,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老人家的谦逊作风再次让我感动。

采访老市长黎子流,是一件赏心乐事,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交谈中快人快语,坦率真诚,不知不觉让你视作慈祥长辈朋友知已。这个秋日下午,我体会到这一乐趣。

我们的话题从广州市荣誉市民谈起。

许多人记得,1993年2月5日,广州市授予第六批荣誉市民称号大会盛况空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到会讲话,朱森林省长莅临祝贺,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马万祺、何鸿燊、林百欣等港澳一大批著名实业家、知名人士成为荣誉市民,广州市民齐声称赞,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1993年7月8日,何善衡(代表)、利国伟、吕志和等第七批荣誉市民更是胸佩红花,乘坐敞篷汽车,在广州大街上接受广州市民的致敬,一时传为佳话。

在黎子流任上先后授予四批荣誉市民,授荣活动成为广州市全城共庆的城市庆典,更成为广州市的一张“名片”受到海内外各方的关注,荣誉市民称号成为海外人士向往的崇高荣誉,荣誉市民也成为广州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为广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1996年,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被授予第八批广州市荣誉市民,我采访她的时候她谈到,有一次李鹏总理接见她,谈话当中突然问她“你是不是广州市荣誉市民”,陈香梅回答“我还不是,正在努力争取”,说完这段往事,陈香梅欣慰地说,我现在可以高兴地告诉李鹏总理,我是广州市荣誉市民了。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黎子流坦言,广州有900万市民(当年的统计数),荣誉市民的称号很好,很亲切,很平民化,让朋友不见外,感觉是广州一分子,冠以荣誉二字很光荣。市政府提高授荣规格,就是让大家感到这是一份荣誉,珍惜它,让“授荣”于朋友是一种激励,被“授荣”的感到光荣,未被“授荣”的更加积极争取,从而激励他们为广州作更多的贡献;于市民是一种精神鼓舞,一个学习榜样,一种良好社会风气的引导;于广州是一种向世界展现包容开放,宜居宜商宜业,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形象。

黎子流曾经说过,在广东侨乡工作,不知侨,不爱侨,不懂侨务,就没有资格当第一把手。黎子流是从侨乡基层成长上来的一个领导人,在他工作过的顺德、江门等地,均以知侨、爱侨、友侨而著称,在海外朋友中极有人缘。在广州,许多大型慈善活动,往往是黎市长亲自挂帅,海外朋友踊跃参与。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浪淘花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恩先生在与笔者谈及黎子流时十分钦佩:“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伙计,他为朋友解决了困难,朋友答谢,他则会表示这是代表政府在帮你,要答谢的话你就帮广州市政府为市民多做点事,所以,大家都很支持广州市”。

然而,黎子流却觉得这是很自然:我们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建设国家,作为党的干部就要广交朋友。他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1977年,港澳著名爱国实业家何贤先生带香港富商郑裕彤、李兆基回乡祭祖,时任顺德县委书记的黎子流亲自会见他们,在当时来说,是第一个共产党的县委书记会见香港富商,其时郑裕彤、李兆基对内地还不了解,对共产党还有疑虑,看到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这么大胆找上门来拜访他们,又惊又喜。听了黎子流介绍了家乡和内地的变化和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困难后,十分高兴,主动提议捐建一所华侨中学,支持顺德的教育事业。以此开端,黎子流和郑裕肜、李兆基坦诚相见,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友谊,这种友谊也促进了两位著名实业家在内地投资发展,支持家乡的慈善福利事业。1990年,郑裕彤准备投资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和跨江大桥,但担心政府不允许收费,投资没有回报,专门约请当时还未就任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到港咨询有关问题,黎市长很坦诚地告诉他“彤哥,你见识多,世界上那么多高速公路,这是一种交通发展的趋势,相信政府,对投资者会有法律保障”。消除了郑裕彤顾虑。

“一句话可以引来一班朋友,一句话也可以赶走一班朋友。”黎子流回忆道,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为动员海外乡亲回乡投资做了大量工作,何贤先生千辛万苦动员了港澳知名实业家邓肇坚先生到顺德考察,一行人自澳门过关兴致勃勃乘车前往顺德。岂料到了顺德境内一个渡口,一件小事却叫众人大为扫兴:当时规定汽车过江轮渡,乘客必须下车上船。但邓肇坚时年七十有多,行动不变,何贤便与渡口管理的职工商量,可否变通一下,在安全的前提下让邓老先生坐在车内上船。谁知,职工把红旗一挥:“什么邓老先生,就是邓小平来了也要下车上船”。气得何贤见了黎子流就投诉,沿途费尽唇舌讲国家如何变化,结果让你旗仔一挥没了效果。你顺德是否这么厉害,一个渡口工人连邓小平都不放在眼内,如此,人家怎么敢来投资。黎子流说,表面上看,这位工人执行规定无可厚非,但当规定明显不合情理时不会变通,而且态度恶劣,就会让人怀疑当地人的素质,进而怀疑当地的投资环境 “侨务无小事,有些事情不注意,就会影响人家爱国爱乡的积极性”黎子流对此十分感慨。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

在广州主政多年,黎子流与许多广州市荣誉市民和海外侨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荣誉市民、海外乡亲的交往留下了许多佳话,提及此,黎子流总说是朋友帮助他,他在广州上任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一是电力严重不足,二是道路塞车,市民的投诉电话响个不停,但市财政状况不好,拿不出更多的钱改善电力和交通问题。正是郑裕彤投资珠江发电厂,改善了广州的用电状况,投资兴建珠江四座新桥,疏通了市区南北交通;胡应湘、李嘉诚、郑裕彤投资兴建广州东南北环高速公路,改善了道路交通情况,帮了市政府一个大忙。又如美国友人阿曼森夫人,70多岁,1994年黎市长到美国招商,她亲自出席,并且促成了广州和洛杉矶结成友好城市。类似的情况,黎子流如数家珍,举了许多许多,霍英东、何厚铧、于元平、吕志和、彭磷基、林百欣、林余宝珠、托马斯夫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伴随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使我们对荣誉市民加深了了解。

采访中,黎子流说,统一战线是毛主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时期的统战侨务工作要创新升华,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高举爱国旗帜广交朋友,达到建设现代化国家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两个目的。做工作就是从细微之处着手,关心人,尊重人,才能交知心朋友。他满怀敬意地说“你看周总理,敌我友都把他视为朋友,这种人格魅力多伟大,共产党的干部待人接物就应该是周总理这样”。

在采访的空隙中,客厅里的一幅照片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一个貌似家庭饭局上黎子流向一位曾经的广东省老领导敬酒的场面。传说这位老领导当年到顺德调研时非常赏识黎子流,文革中老领导下放劳动又受到黎子流保护,开始了一段省委书记与公社书记的一段友谊。我当时冒昧向老市长问到,这些年还有和老总见面吗?黎市长坦然的说,每逢春节,中秋,我都到北京看望他。“权利尽而交疏”,官场上往往有此“习惯动作”,但黎子流这里则是“人走茶不凉”,无怪乎黎子流颇得人心。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为了给粤剧基金会筹款,他争取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款4000多万元,一个退休20多年的领导干部居然在人们心目中有如此的号召力,不能不说是他的人格魅力。

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巳超时三十分钟,黎子流依然侃侃而谈,意犹未尽,无奈秘书几次提示下一个活动安排时间巳到,只好结束了这次让我们这些侨务工作的晚辈收益非浅的采访。

采访虽然已经过去20年,广州的发展与当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细细回味黎子流的谈话中体现的人文情怀,于今天的侨务工作大有裨益。

我在采访笔记中最后这样写道:

望着黎子流行色匆匆的身影,回味他在接受采访中的一番话,我忽然明白了巳经退下市长岗位的黎子流为什么仍然被荣誉市民,海外侨胞视作知心朋友,仍然受到人民的爱戴。他那句“市长是暂时的,朋友是永远的”便是最好注脚。

黎子流的待友之道:市长是暂时的 朋友是永远的 || 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