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儿童文学课要交作业论文,我因熟悉和敬慕"老街坊"任溶溶(以下除图片说明外,均统称"任老"),故不揣浅陋,撰写了《浅论任溶溶儿童文学作品的修辞艺术特色》。参加工作后,我继续研读他的著作,以此追寻其广州足印,感悟其广州情怀,同时接受广州历史文化的一场又一场洗礼,现写成此文分享给大家。
任溶溶(1923~2022年),广东鹤山人,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1927年 底随父母回到广州,次年入读私塾,1931年秋入读私立岭南大学分校中学附设小学,"七七事变"后随亲友回鹤山老家,1938年随家人去上海读中学,1940年10月加入新四军从事宣教工作,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49年后历任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等,著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儿童文学《我也有过小时候——任溶溶寄小读者》等。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200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2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任老5岁时随父母回到广州,他们先是在西关华贵路乐贤坊租住一套房,后来在龙津路旁边文昌路五福二巷新街(今荔湾区文昌北路幸福二巷新街)买地,建起三开间大小并带有花园的房屋,他家离荔枝湾不远,而其所读小学更是在荔枝湾旁边(今多宝路58号荔湾区教育局,广州解放后该处为时敏路小学,2019年前该处曾设荔湾区少年宫),对面是"广东国民大学"(今多宝路39号广东省水文局)。
任溶溶(第三排左起第三人)小学毕业照(图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我也有过小时候》)
说来也巧,我和我的家族与任老有颇多"交集":我儿时生活在荔枝湾;女儿毕业于今华贵路乐贤坊54号的乐贤坊小学,并曾在荔湾区少年宫艺术学校学习;二舅毕业于时敏路小学;外公曾就读于广东国民大学。
现存乐贤坊巷口麻石
乐贤坊小学今貌
任老童年在广州,从小家里讲广州话,因此与他的鹤山话以及后来会讲的上海话、普通话相比,他的广州话讲得最好,又因为住在西关,所以他的广州话是标准的广州西关话,而且他一直最爱广州话。
"不仅大方言要重视,小方言也应重视,方言也是文化遗产,应该保存","懂得广州话,学日语、学韩语有好处"任老如是说,还躬行不辍一一
他对广州话做过研究,曾经编过广州话词汇,出过广州话拼音方案;
在他的作品里,广州话词语屡见不鲜,如:省城、街市、档口、晒棚、为食、芋仔、茶居、冰室、雪糕、埋单、银纸、蚊鸡、毫子、仙士、斗零、生猛、趁墟、拍拖、拉人、梳髻、契爷、行街、坠火、滚水、西水、猪膶、虾米、鱼滑、大老倌、好意头、树仔头、萝卜头、玉扣纸、火油灯、数白榄、鸡屎果、猪横脷、油炸鬼、食晏昼、车大炮、包顶颈、巡城马、喃呒佬、摄青鬼、伯爷公、㩧㩧斋、公仔书、跟尾狗、不时不食,还有广州话谚语"食得就福,饮得就禄"、“咸鱼腊肉,见火就熟"、"牛耕田,马食谷,老豆赚钱仔享福"、"有钱莫买蔗,食脏人屋舍"、"好佬怕烂佬,烂佬怕泼妇 "、"生怕食白粥,死怕下地狱"以及童谣《月光光,照地堂》、《凼凼转,菊花园》等等;
他精通英、俄、意、日四种外语,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关于食品饮料的广州话是外来语,如挞、批、占、班戟、啫喱、忌廉、谷古、沙律、马拉糕、萨其马、明治牛肉饭等,为此他还一一作了解释。
民国广州树仔头(盆景)照片
任老爱吃会吃是出了名的,他是朋友们交口称赞的美食家,讲饮讲食也成了其作品“主旋律",他自言:"我是个爱吃的人,什么菜都爱吃,但最爱吃的是广东菜、广东点心,连家中菜也爱广式的"。
他的笔触,涉及到了旧时广州诸多饮食店家,如西园、文园、北园、大三元、陶陶居、莲香楼、陆羽居、蛇王满、谟觞酒家、顺记冰室、太平西菜馆、粤华西菜社、哥伦布餐厅、皇上皇腊味店、孔旺记乳猪店、大元烧味铺、马宝山饼家、陈意斋饼店、龙津路某粥店、一德路果栏/干果海味店等。
民国时期莲香楼
民国时期太平南与一德路交界处陆羽居茶楼(图左)
旧时广州诸多美食更是在他的生花妙笔下,频频刺激着读者的味蕾,恐怕单看食物食品的名称,就会令你食指大动一一
特色菜品:腊味、鱼翅、龙虱、油鸡、叉烧、烧鹅、烧鸭、烧肉、烧乳猪、陈皮鸭、禾花雀、蒸禾虫、三蛇羹、滑鸡饭、冬瓜盅、罗汉斋、炒生鱼球、走油田鸡、发菜蚝豉、南乳猪手、南乳扣肉、芋头扣肉、芋头蒸鸭、冬菇炆鸡、姜芽炒肉丝、菜薳牛肉
特色茶点、小食、水果:虾饺、烧卖、云吞面、生菜包、叉烧包、鸡球大包、莲蓉餐包、干炒牛河、咸煎饼、伦教糕、萝卜糕、芋头糕、猪肠粉、沙河粉、虾仁面、双皮奶、甘草榄、阿驼霉姜、猪脚煲姜、素食虾子扎蹄、南乳崩砂、麦芽糖、咸脆/咸干花生、牛肉干、番薯干、荔枝干、煎堆、月饼、小凤饼、杏仁饼、炒米饼、莲蓉/豆沙礼饼、番薯糖水、红豆沙、绿豆沙、汤丸、荔枝、龙眼、番石榴
特色饮料:凉茶、荷兰水、沙士汽水、菊花糖茶
特色酱料:南乳、腐乳、芥末、柱侯酱、甘竹辣椒酱
民国时期广州腊味店
民国时期长堤码头甘蔗售卖摊
依我所见, 任老讲饮讲食,着墨最多的是广州的茶楼、腊味和粥品,因篇幅所限,本文只介绍后者。
在《广州粥品》一文中,任老写道:"我小时候,每星期日早晨总到广州龙津路一家粥店食牛肉粥,加个蛋在粥里调匀,真好吃。我在荔枝湾上学,暑假每天到荔枝湾游泳,在那里吃到有名的荔湾艇仔粥。粥中放鱿鱼丝、海蜇皮丝、蛋皮丝、烧鸭丝等,很有特色。”(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我现在长大了》)他的作品还写到了牛肉粥、及第粥、鱼生粥、鱼云粥、鱼皮粥、去湿粥、荷叶冬瓜粥、腐竹白果粥、柴鱼花生粥等广州特色粥品,不赘。
我曾在《荔枝湾游船河旧事漫话之二》中写道:"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外来粥‘能够抢得过‘广州粥’的风头,粥品已经成为广州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擦亮‘食在广州’这块金字招牌的一个重要推手!"读罢任老佳作,我仍然坚持己见。
民国时期广州艇仔粥
任老一生嗜食,鲐背之年也不忘讲饮讲食:96岁时,他以儿童诗《吃大包的故事》荣获第八届2018年度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奖,诗中写到了广州以前的大包、鸡球包、叉烧包、莲蓉包、豆沙包;98岁时,他还撰文回忆广州芋虾:"芋虾是把切成丝的芋头用米粉裹起来炸出。芋头丝本来就好吃,炸了吃就更可口了。所以大年夜炸出来的煎堆要开了年才吃,而芋虾和油角当堂就吃。为了利用油锅的油,油锅煲芥菜汤,吃芋虾饮芥菜汤乃一绝配也!"(摘自2020年1月23日《新民晚报》刊登的《我爱吃"芋虾"》)
任老自小就爱好广泛,如:游水、集邮、听讲古、玩玻子、踩单车、睇人放纸鹞;去永汉公园看铜壶滴漏、猴子;去海珠公园观看放烟火及江湖把戏;去城外大新公司屋顶游艺场看电影、粤剧、京戏、歌舞;去沙面、观音山 、白云山、黄花岗游玩⋯
去荔枝湾游水更是令任老留连忘返、印象深刻,且听他娓娓道来(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我现在长大了》):
"夏天我常到荔枝湾游泳,并吃那里有名的艇仔粥,一乐也。当时到荔枝湾只有一条泥路,没有什么行人。路旁是条小溪,广州话称之为‘涌’,傍着许多船,船上都是以船为家的疍民,船上小孩还腰挂着木头葫芦,以防落水。泥路旁种着许多矮树,也不知是否是荔枝树,没见过树上有荔枝。泥路通到荔枝湾的游泳池,游泳池连着大江,船只来来往往,卖艇仔粥的艇仔就是从大江过来的,供游泳者食粥。"
"我学游泳是自学的。我怕出丑,别人教我我学不会,包括我的父亲也教过我,没成功。我是人在游泳池里,双手握住池边的栏杆,两脚拼命噼啪噼啪打水,浮起来,渐渐松开握栏的手,是这样学会的。大家学游泳,也不妨试试我这种办法。我学会游泳以后,暑假几乎天天去荔枝湾游泳。我游泳只在乎浸在水中凉快,求个舒服,对于游泳姿势,什么蛙式等等,一概不懂。我最爱仰泳,躺在水上自由自在,好得很。”
民国时期荔枝湾(有可供驶往西郊泳场船艇停泊候客的码头)
任老自称是"书迷",他自小喜欢读书报,尤爱看漫画、公仔书、章回小说以及写社会问题的短篇小说、外国小说,正所谓"爱屋及乌",逛书店也成了他课余时间一大"节目",他经常逛双门底永汉路(今北京路一带)上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益书局、儿童书局,世界书局更是他必到之处。
文艺也是任老的一大爱好,与之相关的活动他总是乐此不疲:和同学们演戏;去下九路"新国民电影院"/西濠口"大华电影院"看电影;去长寿路"乐善戏院"/太平路"太平戏院"/长堤"海珠戏院"看粤剧;去"城外大新公司"屋顶游乐场看粤剧/电影/京戏⋯⋯
他从小也是电影迷,不但看了许多好莱坞电影、国语电影,还看了许多香港拍摄的粤语片,于是他记住了粤语片明星林坤山、李绮年、吴楚帆、陈云裳等;因为爱听广东音乐和粤曲,他记住了《步步高》,又记住了众多粤曲粤剧名伶,如陈锦棠、千里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桂名扬、伊秋水、陈皮鸭、徐柳仙、(张)月儿等,年老时还用手机听粤曲。
民国时期粤剧文武泰斗"四大平喉"之一徐柳仙
到了晚年,任老平日里最大的爱好,除了饮食之外就是用平板电脑收看粤剧,他最爱看南方卫视的粤语情景剧《七十二家房客》,他觉得看这部戏特别亲切,他还喜欢收看南方卫视其他粤语节目,如新闻节目、“第一故事”、"粤唱粤好戏”等,背诵唐诗也成了他老来乐趣之一。总之,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玩童"!
任老的广州情怀还体现在他写了不少广州的风物和习俗,除了上述内容已有所涉及外,他的作品还写到了:天气、热蔗、开年、渡船、武馆、批(算)命、木屐、石板街、李占记、大排档、大襟衫、香云纱、叫卖声、扒龙船、唱女伶、买妹仔、水上人家、食物进补、发财大蚬、敬惜字纸、大年夜花市、西关大屋蹚栊、西关中医诊所、金融街十三行、珠江上可以开合的大铁桥、太平路状元坊朱义盛、供奉灶君老爷、过年舞狮/摆全盒、传统手工艺(榄雕、灯笼、风筝、竹子上刻对联)、老式房子屋檐下的山水画、药材店卖中药附送山楂片等等。
他还特意撰写了《广州几个标志性建筑》一文,介绍观音山上五层楼/孙中山纪念碑、观音山脚下中山纪念堂及石室、爱群大厦、大新公司、粤海关。
民国时期广州身穿香云纱的妇女
民国时期西关蹚栊屋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与发源地,又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任老的如椽巨笔亦有所勾画,他的作品里写了不少发生在广州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苏东坡到过广东甚至鹤山县;省港大罢工;广州公社革命;陈济棠对广州建设的功劳(如在观音山上建起中山纪念碑,在观音山脚建立中山纪念堂);千里驹大出丧;1936年某天,广东囯民大学与岭南大学学生因抗战观点不同而对打:1937年日机轰炸十三行。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
因工作关系,我时常行经位于今多宝路77号的千里驹旧居(2011年9月公布为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自从读过任老所写《千里驹出丧》一文之后,我每次行经该处,都会对这位粤剧"花旦王"产生由衷的敬意。
千里驹旧居今貌
千里驹是1936年3月20日去世的,出殡时广州全城轰动,任老是这样写的:"前来千里驹家里吊唁的,不但有他的亲戚、同行,还有许多戏迷啊!这一天整条多宝路,从我们这里桥头(指时敏桥,笔者注)直到另一头宝华路口,停满了一个一个小祭亭。小祭亭像一台一台小轿子","亭子当中放着祭名,两头有人像抬轿子一样抬着走。看大出丧就是看像条龙似的祭亭。抬祭亭的人很可怜,只比叫化子好一点儿,在广州骂人就诅咒对方去‘抬亭’,抬亭就是抬这种祭亭","他家门口有成班的吹打佬,有人来吊唁就吹吹打打,没有停过"(摘自《我也有过小时候》)
任老说过:"我爱广州,我爱广东音乐","一听到广东音乐,就会回想童年,回想小时候的广州"。品读他的佳作,品味他的隽语,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昔日的广州,遇见从前的自己。虽然任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仍然闪闪发光,他的广州情怀天地可鉴、日月可昭,感谢他为广州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荔人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任溶溶的广州足印广州情》https://www.gznf.net/column/108613.html
最新评论